
杨开慧牺牲后,为何没有葬入毛家祖坟?毛主席:还是葬在板仓好
前言
毛主席的发妻杨开慧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之下,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绝不透露出任何关于我党的消息,英勇就义。
在杨开慧去世之后,消息被封锁了一个月之久,毛主席才得知,对于妻子的离去毛主席十分悲痛。
当时杨开慧的母亲得知杨开慧葬在板仓时,写了一份书信给毛主席,表示希望杨开慧能够葬入毛家祖坟。但是毛主席却回复:还是葬在板仓好。
为何毛主席没有将自己的发妻葬在毛家祖坟之中呢?在这其中毛主席又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相遇相知
毛主席的发妻杨开慧可是著名教育家的女儿,他的父亲杨昌济是当时中国十分出名的教育家。
杨昌济在年轻的时候,就接收到了很多进步思想,先后在日本和英国留学,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国外完成学业之后,杨昌济并没有选择留在了当时比较发达的国外,而是回到了中国,传授他所学到的思想和知识。
他知道要想拯救当时的中国,就必须要向人们传授那些先进的进步思想,只有丢掉了那些刻板的封建思想。
人们才能够建设出更加文明的社会,于是在杨昌济回到中国之后,便在湖南的一所学校当中担任老师。
因为杨昌济留学时,接触到了很多进步思想,他选择在中国也将这些进步思想传扬出去。
当时他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和科学思想。当时很多人才选择杨昌济这位老师。
值得一提的就是青年时期的毛主席,也是杨昌济的学生之一。青年毛主席十分热爱学习,特别是这些进步思想。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总是往杨昌济的住所跑,让杨昌济为自己答疑解惑,杨昌济看着眼前这个努力的学生,自然也是十分珍惜的。
杨开慧受到了父亲杨昌济的很大影响,也在追随自己的父亲,学习一些进步思想和知识。
逐渐的杨开慧和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就建立起了联系,只不过后来杨昌济举家搬到了北京。
两个人在这一段时间也就失去了联系,或许是上天注定,让两人在北京有了重逢的机会。
青年毛主席为了能够接受到更进步的思想和资源,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之下顺利的来到了北京。
但是青年毛主席面临着一个十分窘迫的难题,那就是自己在北京既没亲人也没朋友,这么大的北京城毫无自己的容身之所。
不过好在杨昌济在得知青年毛主席所面临的窘状之后,将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暂住,帮助青年毛主席解决了燃眉之急。
因为杨开慧和青年毛主席都十分热爱学习,热爱进步思想,两人的共同语言也是很多的,逐渐地两个人之间就产生了感情。
后来杨昌济不幸患病,最后在北京离世,离开了他永远热爱的教育行业。
不过在临终之前,杨昌济也竭尽最大努力为青年毛主席铺路,他向自己的好友章士钊表示,毛泽东绝对是可塑之才。
毛泽东的前程一定会是十分远大的,一定要像帮助自己那样帮助毛泽东。
由此可见在杨昌济心中,毛泽东的才能可是十分出众的。
·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父亲离世之后,杨开慧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杨昌济生前廉洁奉公因此家底并不丰厚。
在父亲离世之后,杨开慧一家没有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十分拮据。
后来杨开慧跟着自己的家人,从北京搬到了湖南去,在湖南杨开慧也受到了朋友的帮助。
于是便进入了女子学校学习知识,而这个时候青年毛主席也没辜负恩师杨昌济的期望,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创办了书社。
但是创办书社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资金短缺,没有什么启动资金,导致书社正常运作都困难重重。
不过青年毛主席也没有因此放弃,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在杨开慧得知青年毛主席所面临的窘迫之后,便将父亲的祭奠金拿出了很大一部分,来支持青年毛主席。
杨开慧在当时就已经学习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在他看来,女人跟男人一样也能够拥有上学的机会,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一番作为。
而不是像旧社会一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青年毛主席在当时也是十分欣赏杨开慧的进步思想的。
后来杨开慧带领着自己的同学,共同加入到了男子学校当中读书,不过这一行为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
因为在当时那个封建的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十分封建的,这种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只有少数人所能够接受。
后来因为杨开慧和朋友上男子学校的事情,在教育界掀起了不小的浪花,这些旧文人一直在抨击女子上男校的行为。
面对杨开慧被抨击,被推到风口浪尖,青年毛主席更是看不下去这些旧文人的迂腐,坚定的站在了杨开慧身后,做她强大的靠山。
当时青年毛主席为了帮助杨开慧,更是先后发表了多篇抨击迂腐思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之中,大多数都在宣讲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历经种种磨难,杨开慧和青年毛主席站在彼此身后,共同面对前方的艰难险阻,后来有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结为夫妻,成立小家庭。
婚后两人共育三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是也十分幸福。
·永远是身后后盾
在二人结婚之后,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变得越来越忙,经常忙于工作忘记吃饭。
妻子杨开慧为了支持自己的丈夫,一直跟随在丈夫身后,努力做好毛泽东的贤内助。
杨开慧当时也是十分辛苦的,在照顾孩子之余,也会帮助毛主席整理资料,在杨开慧的帮助之下,革命工作顺利进行。
杨开慧当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当好毛主席的贤内助,帮助毛主席分忧解难,可以说杨开慧就是毛主席成功背后的女人。
杨开慧也是没少在革命事业当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只不过人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意外被捕 英勇就义
当时社会形态一直在不断变化,整个社会都处于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下。当时共产党很多人员,都被这些反动势力所杀害。
为了保存住这些星星之火毛主席选跟妻子分开行动,因为杨开慧还带着孩子行动十分不便。
后来杨开慧为了不给毛主席添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带着孩子在掩护之下,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板仓。
但是谁也没想到意外很快就到来了,杨开慧在带着孩子探望自己母亲的路途之中,不幸被反动派所发现。
后来这敌人便将杨开慧和当时仅仅只有不到十岁的毛岸英一同抓了起来,在抓进监狱之后。
这些敌人便开始了对杨开慧的严刑拷打,并且要求她跟毛主席解除夫妻关系。
见杨开慧丝毫没有松嘴,于是变本加厉,对杨开慧实施更加残酷的折磨。杨开慧表示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透露一点消息的。
至于跟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更是别想,夫妻本就应该同甘共苦,断不会因为这点酷刑就出卖自己的丈夫。
最后杨开慧英勇就义,无论杨开慧被怎样折磨她都一言不发,杨开慧年仅29岁就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后来还是杨开慧生前的好朋友寻找到了她的遗体,将她带回了老家板仓,并且埋葬在了板仓的土地上,帮助她归根。
·决定埋藏在板仓
当时因为敌军的消息封锁,妻子杨开慧离世的消息,毛主席时隔一个月之久才得知。
毛主席在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之后十分伤心,回顾起自己跟妻子经历的这一路艰辛,毛主席忍不住泪流不已。
但是在毛主席悲痛之余,向杨开慧的母亲写下了一封家书,信中说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老夫人在得知自己的女儿离世之后,更是急火攻心,生了一场大病,如此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状,杨老夫人实在悲痛不已。
后来杨老夫人经过多重考虑之后,想着自己的女儿葬在板仓老家,于是便向毛主席回寄了一封信。
在信中,杨老夫人表示,希望能够将杨开慧的葬入毛家的祖坟之中。毕竟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杨开慧应该葬在毛家祖坟才对。
在毛主席得知之后,表示还是将杨开慧葬在板仓更好。或许大家会很疑惑,为什么毛主席不让自己的发妻葬入毛家祖坟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难言之隐的,因为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人士,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建设之后。
当时很多反动派十分看不惯毛主席,于是便想出了很多阴招损招。这些反动派多次破坏毛家祖坟。
就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行为,消散毛主席身上的福气,虽然这些毫无科学依据,但是为了能够让妻子在死后获得片刻的安宁。
不被这些反动派所打扰,只能忍痛将自己的发妻葬在了板仓。不过虽然杨开慧并没葬入毛家祖坟当中。
但是毛主席对她的思念和爱意从来没有过消失。在杨开慧离世之后,毛主席写下来了很多诗词来怀念跟妻子杨开慧在一起的日子。
·结语
杨开慧可谓是中国女性的楷模,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能够勇敢站出来,宣传平等思想,面对不公平也能够勇敢站出来说不。
认为女性也应该跟男性一样受教育有自己的事业。她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身上的品质和思想流传了下来。
同时她的经历也在告诉我们后人,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杨开慧烈士身上的品质!
